股票交易交易 地沟油变生物柴油,实控人已套现,分红后补流的丰倍生物:欧盟政策已变,畅销变滞销,继续扩产?卖给谁?
地沟油炼金术破产:30万吨产能无处可去股票交易交易,实控人却狂套现9000万?
欧盟一纸禁令,让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丰倍生物”)的“地沟油造富神话”彻底现了原形。
这家靠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,在欧盟挥起反倾销大棒后,核心市场几乎被拦腰斩断。2024年7月,欧盟对中国生物柴油征收23.7%的临时反倾销税,直接导致丰倍生物2024年上半年欧盟收入暴跌至仅5000万元,不足2023年的15%。
更令人咋舌的是,在外销崩盘、存货堆积如山的危急关头,丰倍生物却执意推进IPO,计划募资10亿元,其中7.5亿元用于大幅扩产生物柴油产能。新增产能规模竟达到现有规模的三倍!
当潮水退去,人们才看清这场“变废为宝”的资本游戏背后,竟是一场实控人精准套现、中小投资者被迫接盘的“危险赌局”。
一、致命反倾销:欧盟大门关闭,30万吨产能恐成“史上最贵库存”
丰倍生物的核心业务模式看似完美:回收废弃油脂(俗称“地沟油”),转化为生物柴油,高价销往环保政策激进的欧盟市场。2023年,公司67.85%的外销收入来自欧盟,这块市场几乎是其利润命脉。
然而,欧盟的反倾销税如一记重拳。2024年7月19日,欧盟对中国生物柴油征收临时反倾销税,丰倍生物适用税率为23.7%。效果立竿见影:2024年上半年,丰倍生物境外销售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9%骤降至25.93%,欧盟销售收入更是暴跌至仅5000万元。
讽刺的是,在市场大门几乎关闭的至暗时刻,丰倍生物却计划用IPO募资的7.5亿元,新建年产30万吨油酸甲酯及5万吨生物柴油项目。扩产后总产能将达35万吨,是现有10.5万吨产能的三倍有余!
更令人忧心的是现实数据:2024年,丰倍生物生物柴油的产能利用率已从2023年的99.84%骤降至76.31%。产能闲置已成事实,再盲目扩产无异于自杀。
问题来了:新增产能卖给谁?
国内市场? 国内生物柴油推广政策滞后,需求几乎为零。
其他海外市场? 公司虽转向新加坡、瑞士等非欧盟国家,但体量远无法弥补欧盟缺口。2024年上半年外销收入仅2.56亿元,占比萎缩至25.93%。
若此募投项目强行上马,每年新增5780万元折旧费将直接吞噬利润。30万吨产能恐成“史上最贵库存”,最终由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单。
二、财务暴雷连环炸:现金流崩盘、存货积压、负债高企
丰倍生物的财务数据,已提前拉响红色警报。
最触目惊心的是现金流崩盘。2024年上半年,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转为负值,暴跌至-4000.59万元。这一方面源于境外销售萎缩导致回款恶化;另一方面,为弥补海外损失,公司转向境内销售,但境内客户回款能力弱,应收账款激增。
更诡异的是存货堆积如山。2023年末,公司存货余额暴增90%至1.98亿元;到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2.06亿元,占流动资产比例高达32.35%。存货周转率从2022年的13.26次腰斩至2024年的7.81次,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0.82次。存货周转天数从78天延长至102天,显示产品滞销严重,库存贬值风险高企。
在负债端,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企,报告期内分别为36.20%、45.25%、40.13%和38.89%,远超同行卓越新能(16.69%)。高负债叠加现金流枯竭,资金链脆弱性不言而喻。
新浪财经鹰眼预警系统更是一针见血:丰倍生物已触发20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!包括存货周转率持续下降、总资产周转率下滑、应收类资产大于应付类负债、资本性支出持续高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等致命问题。
三、实控人“胜利大逃亡”:突击分红+股权转让套现超9000万!
当普通投资者还在研究招股书风险提示时,实控人平原夫妇早已悄然落袋为安。
招股书披露,2022年至2023年,公司连续实施现金分红,总额达3114万元。按实控人平原85.4%的持股比例计算,其夫妇二人通过分红就套现超2659万元。
更隐蔽的是股权转让套现。在IPO前夕,丰倍生物以总计5421万元收购了由平原、韩琳琳(平原配偶)及其他关联方持有的维格生物、良友油脂、福之源等公司股权。这些公司被收购后盈利大幅增长,但实控人通过出售资产提前“套现”超过6500万元,合计套现总额逾9000万元。
讽刺的是,公司一边向实控人派发现金红利,一边却在IPO募资计划中安排2.5亿元“补充流动资金”。这无异于用公众投资者的钱,填补实控人套现后的资金窟窿!
四、盈利幻象:税收优惠撑起的“纸面富贵”
抛开实控人的套现操作,丰倍生物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充满水分。
其利润高度依赖政策优惠的“输血”。2021年至2023年,公司享受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、所得税优惠金额,占利润总额比例高达16%-17%。仅2022年,增值税退税额就达1756万元,占净利润的13.2%。一旦政策退坡,利润将瞬间“瘦身”。
更暴露技术短板的是羸弱的研发投入。2023年研发费用仅占营收的3.39%,2024年进一步下滑至2.75%,远低于科技型企业的合理水平。
反映到产品竞争力上,便是毛利率持续下滑:2024年仅为11.67%。
此外,公司供应链暗藏风险:近40%的废弃油脂采购依赖个人供应商。这种分散化、非正规的供应链,在餐厨垃圾处理行业规范化后极易断裂,威胁原材料稳定供应。
结语:绿色光环下的资本赌局,谁在裸泳?
外销崩盘却执意扩产,现金流枯竭仍大额分红,技术孱弱却标榜高新——丰倍生物的IPO,已然成为一场政策红利消退后、实控人高位套现的危险游戏。
当欧盟反倾销彻底斩断其“地沟油炼金术”的暴利链条,30万吨新增产能注定无处安放。鹰眼预警系统揪出的20条财务风险,更如定时炸弹般环环相扣。
而最大赢家早已浮出水面:实控人平原夫妇借道分红与股权转让,套现近亿元悄然离场股票交易交易,徒留一个存货堆积、现金流断裂、负债高企的“壳” 待二级市场接盘。